首页 公子风流 下章
第一百五十八章 欺人太甚
 朱棣狠狠地将一本奏书撕了个粉碎,几个翰林大臣大气不敢出,纷纷拜倒:“臣罪该万死!”

 朱棣怒气冲冲地道:“应天府为何不立即拿人?他们是做什么吃的?天子脚下,当街杀人,如此目中无人,这是看朕好欺负吗?”

 解缙道:“陛下,此事一时也说不清楚,那卖梨之人欺倭人是藩人,价格比别的地方多了几个铜钱,倭人这才不忿,以微臣愚见,此事直接令倭使自行处置即可,没必要大张旗鼓。若是朝廷追问底,番邦各国不免寒心,微臣和倭使已是进行过涉,他们同意对那几个犯事的随扈严惩…”

 朱棣冷笑道:“胡说八道,让他们处置,那就等于是没有处置,朕忍无可忍,岂容他蹬鼻子上脸?下旨,应天府直接动手,先把人拿住,再做处置。”

 解缙等人再不敢多言,乖乖道了一句圣明。

 半个时辰之后,一队应天府差役直接围了鸿胪寺,拿住几个倭人。

 这倭使⾜利义骇了一跳,要知道倭国并非铁板一块,內部大名林立,每次出使,虽是幕府牵头,可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名也指望分一杯羹,所以除了正使、副使之外,还会选派许多随员,名义上是协助正使,‮实真‬的目的却是跟来拿点好处,比如私带一些货物在大明进行易等等。

 而被拿的那几个随扈的⾝份自然不只是随扈这么简单,其中有两个都是倭国豪強的‘使者’。一旦被大明拿住,回国如何代?

 ⾜利义犹豫再三。最终还是通过关系先去寻了几个在大明行商的倭商商量,经由指点,前去东宮拜谒。

 太子朱⾼炽如今已成了大红人,东宮外头车马如龙,如今不但确认了储君之位,而且还参知了政务,炙手可热,此时有太监进来道:“殿下。倭使⾜利义求见。”

 朱⾼炽正看着前两⽇京师的邸报,闻言抬眸,淡淡地道:“是为了昨⽇杀人的事?告诉他们,本宮不见,让他们回去吧。”

 这太监深深地看了朱⾼炽一眼:“他的拜帖里,说是刘先生引荐。”

 刘先生…

 朱⾼炽的眼眸眯了起来,这位刘先生的⾝份可不一般。在士林中颇有声望。朱⾼炽只得道:“叫进来说话吧。”

 ⾜利义托了不少关系,得知了朱⾼炽的喜好,不惜花费重金,总算是请了人帮忙,至于那位刘先生,乃是南京的名士。素有声望,得到了他的荐书,⾜利义这才放了心。

 进了东宮,被太监引到一处偏殿,这位倭使大人便看到了⾼踞案牍之后的朱⾼炽。

 朱⾼炽虽然⾝体肥胖。可是一⾝蟒⾐,头戴远游冠。气度人,他漫不经心地道:“杀人偿命、欠债还钱,这是大明朝的规矩,你们虽是番邦,可也沐化已久,岂能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?本宮知道你的来意,可是本宮告诉你,这大明朝可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,陛下洞若烛火,岂会看不透你们的居心?现在你们想求情到本宮头上,哼,简直是痴心妄想。今⽇本宮看在刘先生的面上见你一见,可你们若是以为如此就能平安无事,以为本宮会保你们平安,那可就想错了。”

 ⾜利义傻了,他的智商显然不够用,因为经人点拨,这位太子殿下素来愿意助人,而且这一次,许多翰林大臣也不希望拿人,太子和翰林们走得很近,理所应当,这位太子殿下会帮衬一二才是。

 ⾜利义只得用蹩脚的汉话道:“殿下,此事…”

 谁知朱⾼炽一点都不买账,冷笑道:“此事你不必狡辩,尔等倭人,我大明如此厚待,反倒恩将仇报,杀我百姓,简直是岂有此理,贵使请回,本宮乏了。”

 ⾜利义不由傻眼,却是不肯走,还想说话,这时几个东宮侍卫已经带刀进来,手握刀柄,冷冷地看着他。

 ⾜利义只得愤愤然道:“告辞。”说罢,拂袖而去。

 朱⾼炽的脸上露出几分恬然之⾊,莞尔一笑,又拿起邸报。

 却说⾜利义出了正殿,有太监引着他出去,⾜利义固然心有不甘,可是在这种地方却也不敢造次,谁知这引路的太监突然低声道:“大人,奴婢代太子殿下给大人说个不是,方才多有得罪,还望大人不必介怀。”

 ⾜利义愣了一下。

 这太监道:“太子殿下说了,大人的心情,殿下能够理解。无奈陛下正在盛怒之中,要救人,单单说情可没有用。不过凡事都有方法,半个月后,陛下请各国使节和藩王们⼊宮比试刀剑,假若大人能够趁机挑衅,再以那些倭使释放为赌注,以陛下好面子的子,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定然不会拒绝,至于最后胜败如何,大人的随扈能否安然无恙,这就看大人自己了。太子殿下也只能帮衬到这里,至于大人如何考量,这是大人的事,奴婢送大人到这里,大人请回。”

 ⾜利义愣了一下,立即变得深沉起来,他总是听说明人好谋,面不露⾊,今⽇竟是当真见识到了,他重重的点点头,飞快的去了。

 太监立即回去禀告,见了这太监回来,朱⾼炽莞尔一笑道:“说了吗?这倭使如何说?”

 “回殿下的话,倭使只是点了点头,并没有多说什么。”

 朱⾼炽颌首道:“倭人的底细,本宮多少知道一些,他们救人心切,到了那一⽇,肯定要发难。哎…本宮那个二弟最爱出风头,急于想在⽗皇面前表现,到时候肯定要主动请缨,九头牛也拉他不回来,这样也好,刀剑无眼,若是伤了他,那是他自己不识好歹,就算没有伤了,他一败涂地,也正好打一打他的气焰。本宮久闻倭人好勇斗狠,刀剑又是锋利,借着他们的手给汉王一点颜⾊看看,那也该当。他太爱面子了,输了肯定不服气,到时候也没脸面留在京师…”

 朱⾼炽伸了个懒,又道:“赵伴伴,言不传六耳,此时你知我知,还有那个倭使知道,休要再向人提起了。”

 赵伴伴应了,但还是道:“就怕那倭使口风不紧。”

 朱⾼炽哂然一笑道:“让他说去,别人只知道本宮在这里狠狠训斥了他一通,他一个倭人就算将此事说出去,⽗皇和天下人会相信本宮呢,还是相信他一个倭人?别人只会以为,他在本宮这里受辱,因此借此诽谤本宮,他如是要自取其辱,那就由着他去吧。”

 朱⾼炽眼眸中掠过了一丝冷意,继续道:“本来终究是兄弟,留着那个二弟,总算还有点用,宗室之间本就该和睦嘛;可是他执意要留在京师,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那可就怪不得本宮这做兄长的翻脸无情了!”

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一份东宮的消息传到了朱棣的案头上,朱棣疲倦地看过了这份消息,长长舒了口气,忍不住道:“说得好,太子还是很深得朕心的,虽然平素温文,可是遇事还是有几分锐气,这些倭人实在该死。给应天府打个招呼,杀人的凶徒全部秋后问斩,到时拿给朕来勾决。”

 郑和应了一声。

 朱棣靠在椅上,继续道:“郝风楼近来如何了?这家伙很久没有消息了吧,没有这个家伙在边上弄出点动静来,朕还真有点不习惯。”

 郑和道:“据说每⽇吃住在紫金山那儿,倒是安分。”

 朱棣笑了:“你那师兄难得有安分的时候,去看看吧,代朕去看看这家伙鼓捣出了什么名堂。”

 郑和点点头。

 至于郝风楼这里,每⽇依旧还在炼铁,铁是工业之⺟,郝风楼虽然没‮趣兴‬发展什么工业,却也知道一旦材料过关,许多这时代各种有趣的创新和发明其实都可以应用。比如弓弩,弓弩早已有之,可是因为材料的不过关,从而使得弓弩的发展在达到巅峰之后,数百年都没有进步,甚至有退步的现象。而其实很多问题就是材料,许多机括对材料的需求很⾼,想要制出近现代的弓弩出来,首要就是炼出更好的铁,弄出更好的木料。再有火炮,其实近代意义的火炮已经成,可问题在于,由于炮⾝的铸铁工艺不过关,不但精度极差,程也恨不如意,时不时给你个炸膛,是谁都受不了。

 虽然有了应用,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没有真正铺展开。其中最大的难题,也就在于此。

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第二章送到,第三章也很快会送来,相信老虎,晚上八点之前一定会有,为了报答大家让老虎爆了某人‮花菊‬,老虎啥都不想,码字。  M.bBQxS.cc
上章 公子风流 下章